从仲景故里出发,中医急救薪火相传——首届中医急救国医研习班成功举办
发布日期:2025-10-18
浏览量:27
10月13日至15日,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医急救国医研习班在医圣张仲景故里——河南省邓州市成功举办。本次研习班由国医大师唐祖宣学术研究室、中国当代名医栏目、中医药联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、山东省中药学会、张仲景展览馆等单位联合主办,标志着中医应急医学从理论探索迈向规模化、规范化应用的关键一步。
研修期间,课程设置科学严谨,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,教学相长,成效显著。国医大师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唐祖宣先生亲临授课,并作了题为《温阳法在中医急救的临床应用》的专题报告。报告中,唐祖宣大师系统梳理了温阳法的学术源流与理论精髓,并以其数十载丰富的临床积淀,重点阐述了该法在心脑血管急症、厥脱证等危重病种中的辨证思路与应用要领,生动展现了中医药在急救这一关键医学领域的独特优势与深厚潜力,为学员们进行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引领。
与此同时,本次研习班构建了系统化的急救技术培训模块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疼医院院长刘春山、中医急救项目发起人苏佳闻等多位知名专家,围绕常见突发状况的中医应急处置,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规范化的“手把手”教学。课程涵盖了从经典针刺技法到现代急救情景融合的多项适宜技术,专家团队在实操环节严格把关,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准确掌握技术核心与操作规范,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救治能力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本次研习班并非一次孤立的培训,而是中医急救体系化建设的关键一环。它成功探索并实践了“跟名师、学经典、重临床、强实操”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。通过这次高强度的集中研修,学员们不仅提升了技术水平,更强化了在“120”到来前敢于施救、善于施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首批六十名中医急救员的诞生,如同播撒下的种子,他们将回到各自岗位,成为连接专业医疗与现场急救的桥梁,为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急救网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,标志着中医应急医学从理论探索向规模化、标准化应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,是推动中医药“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”的生动实践。
此次培训聚焦院前急救的“空窗期”难题,课程内容涵盖仲景经方与现代急救技术的融合创新。经过系统学习与严格考核,首批60名学员顺利结业,正式成为国医研习班认证的中医急救员。他们将成为一支深入社区、服务民生的新生力量,有效弥补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的应急处置短板。
为进一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,研习班期间还组织了沉浸式文化研学活动。国医大师唐祖宣亲自带领由学员和中医爱好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,走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——邓州市张仲景展览馆,通过实地观摩、专家讲解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深入感悟中医药千年文脉的积淀与魅力。在展览馆内,学员们从张仲景故里的历史文物、医籍文献及民间故事中,系统了解了“医圣”坐堂行医的济世精神与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学术体系,进一步增强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邓州作为张仲景故里和中医药文化发祥地,近年来持续深化仲景品牌建设。通过成立全国首家县级中医药管理局、建设张仲景展览馆、举办“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”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举措,构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体系。此次研习班选择在邓州举办,正是对当地中医药文化根基与实践成果的深度认可。2023年邓州获评全国唯一“中国中医之乡”,其深厚的民俗文化研究(如“医圣故里中医药民俗文化研究”项目)更为研学活动提供了学术支撑。
此次研习班的深远意义,远不止于培养了六十名急救员。它成功探索了一条将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与应对“已病”急症相结合的新路径,有效破解了院前急救资源不足的现实难题。展望前路,随着这套模式的不断普及与规范化,“急症有良方、百姓得安康”将从一个愿景,加速照进千家万户的生活。这标志着中医药在新时代的重大转型:它不再仅是慢病调理的良师,更将成为突发急救的先锋,从而深度融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,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从邓州出发,中医急救技术的燎原之势,必将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注入强劲动能,为其服务国家战略、造福亿万百姓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。
上一篇 : 筑梦中医急救 守护基层生命线——首届中医急救国医研习班构建院前应急新体系纪实
下一篇:没有了!